一个重要理念的诞生|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⑫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热点聚焦 查看内容

一个重要理念的诞生|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⑫

来源:百度新闻 |2025-6-27 09:26| 浏览量: 20

  
  
  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的石碑。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天目山北麓的余村,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正是在余村首次提出的。

  20年前,余村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村里刚刚通过民主决策,关了矿山和污染企业。开矿采石、办水泥厂,口袋是富了,但环境毁了,“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关了矿洞、停了工厂,老百姓上哪儿挣钱?村子靠啥发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习近平说,“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在简陋的村委会会议室里,习近平和大家座谈了1个多小时。他对村干部们说:“生态资源是你们最宝贵的资源,搞经济、抓发展,不能见什么好都要,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

  余村的困惑,是当时浙江乃至全国面临的共性难题。余村之行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20年过去,余村已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从那间小会议室走向了全国各地。在“两山论”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

  通过解剖麻雀、发现典型,既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又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两山论”的诞生,也是一堂生动的作风课。

  文/劲漪

  编辑/钟祺

  配音/静玄

  音频剪辑/安先

  海报设计/星光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