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三化”建设夯实平安根基——都江堰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法治四川 查看内容

着力“三化”建设夯实平安根基——都江堰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来源: |2018-7-5 00:06| 浏览量: 656

  着力“三化”建设夯实平安根基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16年以来,都江堰市按照中央、省、成都市各级关于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以市委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创建全国平建设先进县(市)”工作为抓手,以实现基层综治组织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为目标,以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和实战化运用,为筑牢基层综治维稳一线阵地和构建平安共建共创共享格局打好基础。截至2018年6月,,都江堰市已建成市综治中心、1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134个社区综治中心,预计年内完成80%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抓组织,促保障,助推综治中心一体化运作

  合署办公优化资源配置。对照“三室一厅”标准,调剂空余国资用房新建市综治中心,协调网格化服务管理、民情呼叫会办、数字化城管中心入驻整合,采取指挥监控合一、调解接待合一等方式集约化建设乡镇(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搭建起三级上下对应、配套联动的综治工作平台体系,并着力推动乡镇(街道)、社区两级的网格管理、治安巡防、维稳处突、人民调解、信访接待等力量统一归口综治中心调度使用,进一步壮大基层综治力量提升联动工作效率。

  硬化职能提升工作权威。结合“大联动•微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等工作,赋予市综治中心和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两级享有指挥调度、分流指派、督查督办、考核奖惩建议等多项职权,要求社区综治中心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指导下,具体承担收集报送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重点区域治安巡逻、平安法治宣传教育、特殊人员服务管理等任务,切实保障综治中心能够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多方渠道保障建设资金。通过“上级补助一点、财政统筹一点、乡镇(街道)配套一点”落实各级综治中心建设经费680余万元,其中争取成都市230余万元设备支持、市财政配套98万余元用于市综治中心,争取成都市190余万元补助资金、市财政配套49万余元用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按照每个0.8万元标准由市财政解决30%、乡镇(街道)配套70%落实164万元用于社区综治中心。此外,市财政还为近三年“雪亮工程”建设预算落实经费1510余万元,切实保障相关工作需要。

  搭平台,促共享,夯实综治中心信息化基础

  巧借平台强化互联互通。结合“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于去年11月建成市综治中心和1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视联网音视频系统,以此为载体开展安保督查、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20余次,实现两级综治中心在线实时指挥调度、信息反馈等互联互通功能。此外,依托“大联动•微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市、乡镇(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之间事件规范流转办理,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事件6700余件,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联网监控实现优势互补。将“雪亮”工程纳入本级民生目标,与综治中心同步实施,已建成包括134个社区综治中心在内的222个社区,以及全市24个派出所的“雪亮”工程平台,完成1178个新建监控点位和373个整合公共安全视频资源的信号接入,并依托公安“图综”平台与“天网”工程整合对接,目前市综治中心和部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可实时监看“天网”视频,公安指挥中心调用“天网”“雪亮”监控点位总数达3290个,监控覆盖面得到极大延伸,有效服务于治安防控及安保维稳工作。

  智慧转型凸显科技应用。立足旅游名城的区域实际,积极争取成都市社会建设资金500万元,申报实施“古城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以古城景区核心区域为重点,以公安视频专网及大数据为支撑,以“一图(实景地图)六模(治安警情、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舆情管控、智慧小区、交通管理)”为构架,力争年内建成集流量监测、信息识别、电子围栏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古城景区及周边20余个人员相对集中院落小区的技防工程并接入综治中心,着力推动技防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建机制,促联动,增强综治中心实战化效能

  民情协商破解治理难题。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推动建立民情协商机制,以探索试点的玉堂镇三台社区为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综治中心协调和居民代表大会监督下,社区居委会和议事协商委员会定期召开“民情协商会”,研究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成功化解了失地农民购买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改善了蓝光“水果侠”主题乐园、“熊猫谷”等旅游项目带来的交通拥堵、乱停乱放和店招设置不规范等10余起城市管理难题,及时消除不和谐因素并得到群众认可。

  四安联勤找准治安症结。围绕提升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依托“1+3+N”专群联动模式,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为阵地,建立实施询安、治安、述安、评安“四安”联勤机制,组织综治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开展“线索收集—问题整治—成果反馈—成效评价”联勤服务,今年发放的1.25万份调查问卷共梳理具体问题18项,其中由幸福街道综治中心负责、市综治中心协调,会同公安、市场、房管等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彻底根治了客运中心迎宾花园17家无证经营“小旅馆”等突出治安问题。

  公调对接助力矛盾联调。着力发挥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公安、司法等部门支持,推动完善公调对接机制,除古堰景区派出所外,已于去年7月完成全市23个属地派出所的驻所人民调解室建设,充分整合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源、辖区派出所民警及社区“乡贤”等力量,为每个调解室配备1至3名调解员,按每件60—150元的标准落实个案考核补贴,共累计参与调解各类纠纷871件,成功率达95%以上,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开展提供了平台支撑。

  月考月奖强化监管责任。依托乡镇(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实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月考月奖机制,在组织公安、卫计、司法、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力量定期走访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同时,坚持实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履责情况每月考核评估,对监护责任落实到位的每人按月发放补贴200元,今年以来共兑现落实看护管理补贴资金21.4万元,确保全市危险性评估等级为3级及以上的178名在册患者无一发生肇事肇祸的恶性案事件。

  积分奖励提升群防热情。严格落实“红袖套”实名制管理,在除专职网格员、综治巡防队等以外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推广积分奖励机制,其中灌口街道综治中心依托“柳河之家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等3支社区社会组织,对参加巡逻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的平安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长进行半月积分和年度兑换,推动队伍由最初的60余名壮大到1000余人,仅去年就参与协助调解纠纷近400件,发现上报违法犯罪线索和安全隐患信息230余条,为营造平安和谐的都江堰社会环境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张秋 谢咏)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