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6月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同时,今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10周年。 《禁毒法》实施1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禁毒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新禁毒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推进“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项禁戒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毒品犯罪得到严厉打击,毒品入境内流得到有力遏制,毒品社会危害得到有效减轻。但是,我国毒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涉毒问题仍然是我省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之一,特别在一些地区,禁毒战争成为脱贫扶贫攻坚战、社会总体治理战的重要部分,禁毒治毒仍然面临空前挑战,戒毒康复工作仍然肩负重要使命。 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新华所)是四川省内收容人数最多的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近年来,新华所发扬担当创新的精神,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戒毒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绿色回归家园”戒毒康复模式,在戒毒流程后期即回归指导期,利用自身3800亩山林土地建成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中继站”——“绿色回归家园”。 “绿色回归家园”——戒毒人员回归的“中继站” ——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探索戒毒模式纪实 文/谢咏 马力贤 在国际禁毒日前夕,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近郊的太乙仙山植物园,探访与植物园融为一体的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绿色回归家园”。 沿着植物园林荫小道向上,一片片树叶青翠欲滴,一朵朵夏花开得正盛,几乎满园都是,各种无名的花竞相开放,粉的似霞,黄的赛金,白的如雪……好像是花精灵正在评选本季度最艳丽的花朵。“绿色回归家园”正是建立在这个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的植物园中。 据了解,新华所在自有的原改造农场3800多亩土地上,积极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创造性引入热心参与禁戒毒事业的爱心企业打造植物园项目,项目集林业、农业、养殖业、加工业为一体,为“绿色回归家园”戒毒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和园艺戒治平台,取得了积极的戒治效果。项目不仅在职业培训、就业安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是作为社会适应性考验训练手段,通过回归家园民警指导下的系统性、开放式自主管理教育和预防复吸训练,戒毒人员通过考验建立了戒毒自信心,磨炼了意志品质,习得了拒毒技能素养,从而为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绿色回归家园”还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露天禁毒教育主题基地,设置了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标语标牌、毒品预防知识宣传栏、禁毒雕塑、电子视频、吸毒危害典型案例图片展板、仿真毒品展览柜等,接待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界媒体、大中小学师生、解放军官兵、游客等上万人次来园进行禁毒警示教育。 大巴山康复致富者杜某:懂得了坚守守得住希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杜某说,“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到戒毒场所分享我的戒毒故事。” 杜某,现年42岁,巴中平昌人。2002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不仅吸光了自己的所有家产,还吸光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借给他的上百万资金。在亲人的百般关爱之下,他也曾经希望把毒戒掉,先后去过广州、浙江等地戒毒,但回来之后,依然没有挡住毒魔的诱惑,毒品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打回原形。 2014年4月,杜某被送入新华所。刚入所的他,万念俱灰,甚至想以死一了百了,但戒毒所的民警却没有放弃他。大队长刘焱、副大队长吴晋以及其他的管教民警,一次次促膝谈心,击中其内心软肋。他渐渐走出了心灵的阴影。在“绿色回归家园”,他更加积极地参加各项园艺劳动和戒毒活动,在劳动中吃苦耐劳,在生活中热心有爱。每次的戒毒倾诉环节,他的发言能让在场的人感动得流泪。他给自己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为了不再伤害家人,为了真心关爱我的戒毒民警,我绝不沾毒品。”他把纸条永远的放在身上,哪怕出去之后也是。 2016年2月2日,杜某提前两个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所回到平昌。在当地政府和亲人朋友的帮助下,杜某做起了几个新建安置小区的沙石生意。 “回来后特别能吃苦,大夏天的在太阳下运送沙石,脸和脖子嗮的像非洲人一样,我们看着心疼,但心里特别高兴。”说起往事,杜某妈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那时的确特别辛苦,但在‘绿色回归家园'时参加户外园艺劳动也辛苦啊,那时真的磨炼了我的意志。”杜某说。后来,杜某又进入了一个建筑公司成为一个经理,工作中踏实肯干,业绩突出,受到公司的高度赞扬。 今年5月底,面对第3次前来后续指导的民警范富胜、赵小平,他从钱包里拿出那张纸条,“破旧了,可还是那么有力量。”他对赵老师表达出特别深的感情,并且透露了一个“秘密”。“赵老师戴着眼镜,很像一名老师,但我们私下里都不叫他赵老师。每次晚点名,赵老师都会‘唠叨’一番,所以我们私下都叫他‘赵妈妈’,从戒毒说到家庭再到朋友再到社会,赵妈妈的教导没有1个小时结束不了,渐渐培养起了很深的感情。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所有干警都会把你们当朋友看。尊重你们每一个人。你们戒毒成功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如今,杜某成功保持了操守近3年,也实现了吸毒致贫后的戒毒脱贫、康复致富,他把新买的房子进行了装修,装修的很精致,收拾的很整洁,也足够的温暖。“一切都是新的。”杜某说,“这是新的开始!” ![]() “绿色回归家园“一角 摄影/谢咏 大凉山艰苦创业者杨某某:我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在“绿色回归家园”,我们听说了凉山州甘洛县戒毒康复人员杨某某,通过电话,我们联系上了杨某某。 杨某某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曾经拥有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梦想,可现实总是捉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接触的人和事物慢慢增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杨某某走错了方向,而且越走越远,越走越深。 从2003年到2013年,整整10年,杨某某的亲人对杨某某无数次劝说,有关单位也对杨某某进行一次次的教育,但都无济于事,直至被送入新华所。 杨某某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回归家园真的是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家园里领导和管教民警对我耐心开导,一次次地找我谈心,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没有因为我犯下错误而歧视我,而是给了我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民警张方燕得知杨某某父亲重病,在其心情最糟糕时,像长辈、亲人一直安慰着他,使他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杨某某说,“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戒毒所挽救了我,让我的幸福之花再次盛开。” 据了解,经过回归家园的“中继站”过渡,杨某某懂得了感恩,获得了成长,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做什么。回到社会后,他先是到了江浙一带,在繁华的城市,杨某某也曾经历了无数次毒品的诱惑。面对诱惑,“我想起自己在家园面临的诱惑我都可以成功战胜,现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他积累了原始资本,目前已回到老家凉山甘洛创业,开了一家火锅店,同时又经营一家矿泉水站,辛苦的工作之余,他听从家园民警的教导,“家园民警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繁忙的工作,安排好休闲娱乐,所以我参加了甘洛的篮球协会”。 从“绿色回归家园”回去的杨某某,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 ”绿色回归家园“理念墙 摄影/谢咏 留园人代某李某:传承家园的爱,用心呵护生命 在“绿色回归家园”我们见到了代某。代某说,他刚刚在公司开完后就急忙赶过来,并率先伸出有力的手对我们到来表示欢迎。 代某说话不快不慢,但抑扬顿挫富有精神和感染力。他说,“我2016年10月22号期满出所以后,就留在园里上班。差不多2年了,书上说‘一朝吸毒,终生戒毒’,很多人好奇,我为啥子能保持比较好的操守,为啥子我有定力不再沾这个东西呢?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下。” 代某说,主要有下几个原因—— “首先,要感谢民警的帮助。来到家园以后,家园民警多次与我进行了深刻的沟通。我永远记得到吴彤管教说的‘男人就该担当!担当就要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家园民警的谆谆告诫有时候也会让人心烦,但我敢说:如果不是他们那么严,如果没有家园这个环境,也没有今天的我,他们的严是真正的爱。” “第二、感恩亲人不离不弃。我1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从小是跟着父亲长大的。我人生发生的每一个重要的转变也与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久开始我想改变的呢?一次,我刚要出去的时候正逢我过生日,我打电话给父亲说:我想让我妈来。这一次他没有拒绝,沉默了一会,他说:你看着办。这个时候我意识到父亲变了。”“一个老人都变了,年轻力壮的我还有去什么理由不改变呢。那时候起,我就说自己说:一定要戒掉毒瘾,我不能‘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在我的工资是3000多元一个月,每个月我都要按时汇1000元钱给他。想跟大家说的是:无论你在外面怎么去耍,无论你取得了啥子成绩,你都不要对你父母凶,父母给予我们的我们永远回报不完。” “最后一点,我要像家园民警说的那样,为自己点赞”。代某说,“我经常给我父亲说,如果我要我吸毒,就算你把我关起来,我还是会吸毒的;但我不想吸毒,就算把我丢在瘾君子中间,我还是不会吸。”“在网吧,我朋友直接把‘壶壶’给我,我心动过,但一转念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家园里的老师,‘我不能再让他们失望。我要相信我自己’在心里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经受住了考验,只要你经受住了一次考验,后面自然就对它(毒品)没有兴趣了。’今天,也该为自己点个赞!” 关于未来,代某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希望自己40岁的时候,不再是一个打工仔。代某总结自己这30年的人生时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孕育,离不开父母及亲人的支持,也还要靠你自己。现在国家的戒毒政策这么好,回归家园环境如此优越,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珍惜,那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李某,也是和代某也着相同类似经历的家园人。李某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成功以后,主动申请留在回归家园工作。在这里,他住的是两人间,里面有电视和热水器。每个月的3000多元的工资,除了给父母亲寄回1000元以外,全部存起来。他说他要再存一些钱,就准备用在回归家园学到的水电安装手艺,去建筑工地上包工。早点把父母接过来,好好孝敬他们。他说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喜悦。 李某说,他感谢“绿色回归家园”这么好的戒毒模式,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与毒品隔离,但又能融入社会的缓冲带。感谢家园的爱,因为家园的爱,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他一定会传承家园的爱,爱家园的植物,爱自己,爱他人。 “绿色回归家园“的留园人(左一背对者)接受采访 摄影/谢咏 植物园老总陈长清:关键时刻要给力 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绿色回归家园”良好戒毒环境的,除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除了政府和戒毒机关戒毒民警不抛弃、不放弃,不能少的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其中太乙仙山植物园董事长陈长青就是积极参与禁戒毒工作的爱心人士之一。 出生贫寒,经过艰苦奋斗跻身“亿万富豪”的陈长青对戒毒人员有着难以割舍的真情。 “我出身在贫困农村,曾经经历过‘一个银币掉进粪坑也要跳下去捞起来’的困境,后来也目睹了一些朋友,因为误入歧途吸毒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些吸毒者让我也想起那些朋友,心里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感。” “但恨他们有什么用呢,他们需要的是关爱,需要的是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特别是在步入社会前想戒又怕,怕自己没法经受诱惑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真正回归社会前的一段时间,他们需要一个中继站、缓冲带。即使他们回到社会后,也需要政府、亲人和爱心人士的持续关爱。”陈长青说。 5年来,几乎天天与戒毒人员待在一起的陈长青俨然已经成为“戒毒专家”,说起戒毒来头头是道。陈长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投入数亿元资金打造植物园,为戒毒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园艺康复的平台。他拿出数十万元资金成立奖励基金,对从“绿色回归家园”走出去成功戒毒3年的人员给予1万元的奖励。他还助力走出去的戒毒康复人员创业脱贫,许某某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绿色回归家园”表现挺好的许某某,他在离开家园前表现出一些迷茫和担忧。民警在沟通中得知其父亲长期饮酒,得了肝硬化;儿子才读小学,路还遥远;因自己吸毒,离婚后,妻子远走他乡,家庭赤贫。 他已经31岁了。家,在何处?路,在何方?家园民警和陈长青都给他鼓励,“有什么困难找我们”在大家的鼓励引导下,许某某表态说:“请你们相信,我要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在建筑工地上,许某某在打一天工挣一天钱积累一定资金后,凭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老板讨价还价,终于得到独自承包搬砖、运砂石、扛水泥这些重活、累活的机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按期完成工程,许某某在牙缝里挤时间,渴了喝一口自来水,饿了啃一口冷馒头。那玩命的劲头胜过好多壮劳力。 后来,许某某从温江传统花卉、苗木中看到了希望。他内心坚定信心,一定要在这一行业做大做强,搞线上线下销售。他的美好愿望却遇上了资金不足承包地不够的问题。这一次,又是其勤奋的精神打动了承包地业主的女儿,为此他租到了大片的承包地,还收获了第二次爱情。 在女朋友的支持下徐某某扩大花卉苗木种植。但到了上市季节,许某某再次犯难,因为无论他怎样在市场在网络上打广告、吆喝卖,半个月过去了,左邻右舍多少都卖出一些花卉苗木,许某某却一个花朵也没卖出去。但许某某没有泄气,坚信自己的营销方式,利用QQ、微信,通过图片、视频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一个月后,许某某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笔单子。由于他自己的数量远远不够,他还以合理价格收购村民的。赚到回归社会以后的第一桶金的甜头后,许某某更专注网络销售,将诚信与服务贯穿每一株苗木,在村两委会支持下,成立了温江蔷薇种植园艺场,许某某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随着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许某某再次经历挫折,遇上市场非常疲软,蔷薇市场价格走入低谷。回归家园民警在回访帮教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这一情况又传到了陈长清那里,陈长清二话没说当即表示,“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给力,我还要支持他们,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我做人的人生信条!”今年4月8日,陈长青派业务经理赵勇从绵阳赶到温江,购买了许某某四万五千株蔷薇。随后,根据仙山植物园需要,陈长青又主动给许某某打电话,又定了1万株凤花月菊…… 许某某和其女朋友一起将花卉苗木运送到了植物园时,他以自己经历激励正在搬运花卉苗木的戒毒人员:鼓起勇气,戒断毒瘾,融入社会。许某某女友对他们说,“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庭,没有女朋友的,只要回头,肯定有姑娘喜欢姑娘爱,没有女朋友的我介绍,我做媒。” 在场人员乐得哈哈大笑,有榜样沐浴,他们不甘示弱:“许某某能行,我们也行!” 太乙仙山植物园董事长陈长青(右二)就是积极参与禁戒毒工作的爱心人士之一 摄影/谢咏 新华所:推进“家园”完善发展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 “如何提高戒毒人员戒毒成功率,回归社会操守的保持率?这一直是强制隔离戒毒的难点。”新华所党委书记、所长杨春林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21日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做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在原劳教场所职能转向戒毒管理后,合理使用原劳教场所和人员,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新华所正是利用自身劳教时期留下的闲置土地资源和多年劳教戒毒专业优势建设的“绿色回归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们兴办“绿色回归家园”的方向和信心。作为承担强制隔离戒毒任务,四川省内收容人数最多的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新华所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正确面对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以落实司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基本模式部署为契机,按照省厅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回归家园的规范完善和改革发展,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发展做出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 新华所党委副书记、政委陈福明说,“5年来,省新华所依据《禁毒法》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禁戒毒工作的精神,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共建了回归家园,实践证明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期,对‘绿色回归家园’成立以来的期满戒毒人员展开的为期2个月的回访调查表明,5年多来,从‘绿色回归家园’解除强戒回归社会人员没再吸毒、保持操守的比率约为78.2%,这大大高于未经过‘绿色回归家园’考验的操守比率,这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一件对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绿色回归家园’的路,我们将更好的走下去!” (范福生对本文有所贡献,特此感谢) “绿色回归家园”举行的艺术绘画戒治活动 /本图片由由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提供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