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积极创新探索“互联网+智慧平安小区”治理防控模式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法治四川 查看内容

温江区积极创新探索“互联网+智慧平安小区”治理防控模式

来源: |2018-3-28 23:46| 浏览量: 578

温江区积极创新探索“互联网+智慧平安小区”治理防控模式

  为进一步落实市、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针对红线内外存在的问题,我区以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为突破,创新探索“互联网+智慧社区+智慧小区”的城乡社区智慧管理模式,旨在破解“人防、物防、技防”不融合难题,有效打破小区人、房、车数据采集不鲜活、不准确的瓶颈,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互联网+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取得尝试性成果。

  在柳城街道试点建设“仁和新华”智慧平安小区,通过以智能视频监控、门禁、周界防范、车辆管理系统和RFID等前端感知系统为支撑,将数据接入区应急联动中心“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一标三实”数据动态采集问题,实现小区“人员、房屋、车辆、场所”等的管理立体化、可视化和可控化,对异常做到预测、预警、预防和快处,确保人防、物防、技防高度融合成网。

  一、建好“一中心、一平台”指挥调度中枢

  夯实一个中心。依托综治中心,按照“多中心合一”、“多中心联动”原则,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大联动、微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综治中心合一,以一切数据汇入中心为导向,构筑起镇街综治中心和派出所双中心的指挥调度中枢,构建专群高度契合的防范体系和人防、物防、技防高度融合的治理体系。

  筑牢一个平台。以“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新增“智慧平安小区”功能模块,将小区视频图片数据汇入系统平台后,与人、地、事、物等非视图类数据一并链入“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进行清洗、沉淀、挖掘、研判,为事件处置提供预警、预判,为社区治理提供数据分析支撑,由派出所和综治中心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开展数据保密培训并签订保密协议,确保数据安全性,不断完善智慧平安小区服务管理线上平台功能。

  二、织密综合应用“三张网”

  织密“车控网”。以“RFID防盗系统”、“智能车辆识别系统”集成为支撑,织密“车控网”。一是集成RFID防盗系统。在小区电瓶车、摩托车安装RFID芯片,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及视频图像技术,在小区出入口划分基本防控区域,人、车信息匹配一致就“开闸放行”,若发现被盗车辆等异常情况就报警,并推送至小区门岗、监控室及派出所分中心,被盗车辆在GIS地图上实时定位、回放车辆轨迹,通过中心和小区监控室调度小区巡防力量和派出所警力联动处置,使专群防范高度融合,有效解决小区车辆防盗问题。二是集成智能车辆识别系统。建立车辆白名单,小区住宅车辆人车匹配后自助出入,外来车辆登记授权出入,登记后车辆信息及进出信息实时上传至“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建立重点车辆黑名单,重点车辆出入,若识别为可疑被盗和套牌车辆,立即关闭道闸,向门岗和监控室报警,同时立即自动上传至“大联动、微治理”中心实时预警,并会同公安联动处置。

  织密“人防网”。一是集成智能门禁系统。在织密周界防范系统后,根据小区经济状况选择生物识别(指纹、人脸、虹膜)或电子识别(门禁卡、手机、APP)或生物+电子混合识别等性价比相适的高中低档组合识别方式,支持门禁卡、二代身份证、手机APP(含远程)、指纹、人脸识别等开门方式,提供实时监控、抓拍抓录、异常报警、图像比对、消防报警、强制关门等服务功能;支持出入记录查询、动态跟踪监测等,小区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实名认证,将本人照片和身份证远程传到后台,经同一性比对后,认证存底,也可到物管公司处注册认证存底,建立小区居民数据库,作为比对建模依据;由此生成的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及居民出入信息数据将实时同步到“大联动、微治理”中心信息平台。居民出入小区或单元,系统自动甄别开闸,访客可通过业主APP远程认证开闸,快递、外卖等服务人员,刷二代身份证备案后授权开闸;系统对异常时间出入、进出异常人员、尾随人员进行甄别报警,提醒门岗处置;对流动人口在超过期限内无出入记录进行流口注销提醒,以此实现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特别是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精确、动态管理。二是集成人脸识别系统。对小区出入口、单元门口和重要区域布控智能摄像头,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人脸特征提取和分析识别,通过人脸布控及动态比对预警、人员轨迹追踪查询、人员身份鉴别查询等与中心信息系统后台比对嫌疑人员库,若发现异常,则向小区门岗、监控室、应急联动中心推送、预警,做到“人过留像、留特征、留轨迹”,实现小区服务管理“由像到人”的改变和创新。

  织密“智能感知网”。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周界防范系统”集成为组合,织密“超脑智能感知网”。一是集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分析人像异动、攀爬、尾随等异常行为,将异常情况实时推送预警至小区监控室,经监控人员甄别后视情况及时调度巡逻保安处置,同时接入派出所分中心,实现各级联动处置。二是集成智能周界防范系统。通过智能摄像机+智能人像分析仪(超脑),对重点部位设置虚拟边界,对周界进行画面采集,当有人越界,小区监控平台会收到报警信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重点关注报警区域,小区保安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三、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融合”

  在智慧平安小区试点建设中,我区坚持以人防为核心,以物防为基础,技防为支撑,通过视频数据结构化,突出智能感知比对,预测、预警异常情况,小区监控平台率先甄别,对可疑情况立即调度巡逻人员快反处理,并将警情实时推送至辖区派出所分中心,同时在“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实时呈现,解决以往监控平台形同摆设、只能事后查阅、监控滞后、人员无法识别海量视频数据的问题,实现事后发现向事前预防转变,人防、物防和技防深度融合。

  四、寓治理于服务

  拓展服务功能,寓治理于服务,进一步在业主APP开通水、电、气、通讯、物业费缴纳,上门维修等家政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促进小区生活服务提档升级,推动构建互联网+社区O2O服务模式。

  下一步,将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建设模式,一方面,将各种智能感知前端串点成网,将数据链入综治中心“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不断根据社会治理和防控需求,升级算法,为社会治理提供精准预测、预判、预防的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将积极引导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自主选择和自身情况相适的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方式,在全区全面推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不断织密信息化、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网和社会治理智慧网。依托综治中心,使人防和技防、物防更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不断健全同信息化、智能化系统高度契合的配套机制,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大脑,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提供坚强支撑。(温江司法)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