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以来,巴州区大和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龙头、以创新治理为突破、以宜居宜业为支撑,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大和乡成功创建全省三星级中药材现代园区,界牌村被认定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朱垭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点燃巴药产业“主引擎” 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争创国家级中药材现代园区。按照“小组团+中心村”的发展理念,遵循“一线三片(朱垭片、大罗塘片、界牌片)”的总体布局,采取“村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全乡4个村1个社区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果树及道地药材4600亩,惠及全乡农户3261户9600余人,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到13.7元。严格落实“一主三包四个一点”的管护机制,以村(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为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农户、专合社、村干部的积极性,整合国企、市场、财政等多方资金,确保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按照网格化管理机制,该乡明确书记乡长等作为产业片区长,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并将产业划分到每个村、每个组、每个田块,形成乡村组三级联动的发展合力。 打造乡村治理“强品牌”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积极探索“五联五化”治理模式,促进乡风文明。按照“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社会共治”的“五共联动”治理思路,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在界牌村试点跨区县组建中共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沙迴坪联合委员会,落实“党员分区负责制”,有效解决了边界地区治安难管、矛盾难处等难题。弘扬传统契约精神,以“法律七进”为主抓手,建立“乡贤引领+企业融入”的“1+1”农村矛盾调解模式,动员新乡贤、乡土企业等群体主动参与矛盾调解。坚持“人工排查+智能防控”总体思路,大力推动“两个工程”(即:雪亮工程、慧眼工程)与“三级包干”(即:驻村干部包片、常职干部包社、普通党员包户)相融合,目前已设置公共区域监控点位23个,有效织密监控安防网络。大力传承和弘扬重信守诺、重教传家、重耕守本、重德立行的“四重”精神,将重信守诺文化底蕴融入到社会治理,创新“乡风四榜”(即:“志愿服务榜”“和睦孝善榜”“发展光荣榜”“村民行为正负榜”)道德评比模式,一月一评比、一季一公示、一年一表彰,引导群众处处立行、人人弘德、事事依法,目前已集中表扬先进典型2次40人。按照“两带三园多点”产业布局,采取“资金入股、资产入股、资源入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家味食品、大水牛等企业让农民变股东,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目前,已发展果药套种玛瑙红樱桃、姜黄400亩、青花椒产业500亩,建成传统农产品加工厂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余万元。 擦亮宜居乡村“新名片” 始终坚持以乡村田园风光为特色,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施“五大行动”,为4个聚居点建设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改建、新建卫生厕所362户,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黑化产业路5.86公里,硬化社道路1.2公里,联通断头路3处,修建道地药材加工厂1座,开挖蓄水池4口,园区生产设施更加完备、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校各1个,提档升级卫生院1所,共建成文化活动室10个,配备腰鼓等活动器材设备10套,建成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11个,现存图书1.7万册,建成村村响广播室11个。已建日间照料中心、休闲运动场所1200余平米,辅以晏阳初讲堂、农村夜校、坝坝看电影等方式,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传递文明新风。开展孝老爱亲典型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新乡贤评选活动,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向美力量,形成“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 握好有效衔接“接力棒” 始终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组织引导全乡4名第一书记、1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83名干部帮扶继续开展帮扶工作,到户到人核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因突发重特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农户,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并落实帮扶责任,筑牢防致贫返贫底线。立足当前实际,务实工作举措,认真梳理自2014年以来各年度的扶贫项目资产,并建立相关台账。截至目前,清理乡、村两级扶贫资产共计72个,其中:乡级资产6个(其中:非经营性资产6个),村级资产66个(其中:集体非经营性资产57个,经营性资产9个)。2021年全乡共识别危房改造对象85户,现已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同时经农户自愿申请、村两委评议公示、乡级初审公示,精准筛查4户13人掉边掉角搬迁对象,目前正有序开展规划选址和新建等工作,推动搬迁脱贫村剩余掉边掉角农户有序搬迁、和谐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稳步能致富。低保方面,现共识别低收入家庭856户1631人,已低保资金192.42万元,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3.05万元;医保方面,全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10022人,已为2129人已脱贫对象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保方面,截至4月,全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838人已为 1268人已脱贫对象代缴1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林峰)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