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月下旬,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举行2022年春耕生产、撂荒地治理暨园区产业管护流动现场会,早上8点到中午1点,5个小时5个现场观摩点位,笔者亲见巴州区大和乡建好用好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升规模化效益、多措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盘活撂荒地促进粮油扩面增收……来自大和乡各村的支部书记、村民代表、产业负责人、撂荒土地整治责任人等近60人参加这个现场会。通过看现场、听介绍、现场交叉点评等方式,5个村各自展现,在相互对比中找准差距,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界碑村严格落实“一主三包四个一点”的管护机制,通过引进业主对枳壳园区进行套作管护及新建辣椒产业园,套种枳壳、生姜、辣椒320亩,翻耕土地215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215亩。 东溪村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乡包村、村包社、社到田包户的责任体系,组织村社干部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摸排底数到田块。同时对排摸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通过管起来、治起来、肥起来、种起来、富起来“五个起来”治撂荒,使撂荒地变育苗地。 当日下午,在乡政府会议室更是热闹,以村民代表为主要评委团,对各村复耕以来多个方面评分,最后回龙村斩获本次现场交流会的第一。该村在产业园区管护方面探索“村集体组织+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先行先试“一主三包四个一点”的管护机制,以村级股份联合社为主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土地整理、统一规范栽植,实现1500余亩园区管护常态化。在春耕生产和撂荒地治理方面,通过设置一张清单、建立一种机制、完善一本台账“三个一”工作方法,明确任务到社到田到户,真正做到村社有人管、田户能落地,切实做到任务清、责任实、情况明、成效显。全村120亩撂荒地全面复耕复种。特别是发动本村种植大户陈建国自愿流转承包70余亩撂荒地,值得推广学习。 大和乡乡长伏特说,通过现场观展,各村座谈交流,无意形成了竞争态势,做得好的,就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存在差距的,就会感到压力和责任。 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和乡党委政府始终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把济民、富民、便民、育民、乐民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抓手,全面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集中连片种植枳壳、姜黄等道地药材4600余亩,惠及全乡农户3261户9600余人,集体经济收入人均突破30元。(巴州区大和乡)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