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扫码送礼品或享受商品折扣,这是目前不少商家为吸粉推出的线下活动。 日前,郑州一男子为帮小孩领气球,扫码后竟群发了商家的广告给600位微信好友,这让其十分气愤,并报警处理。 扫下二维码,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了卖家的“推销员”。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被称为“裂变式营销”的软件受到不少商家的青睐。不过律师称,若未提前告知顾客扫码会群发广告,商家就涉嫌侵权。 【事件】 扫码领气球 竟自动给600位好友发微信 日前,郑州一男子陪家人在小区楼下玩耍时,看到有商家推广“扫码送气球”活动,他用手机扫码后,微信竟然群发了商家的广告给600位自己的好友。 “我的朋友好多都在国外,现在纷纷问我咋回事。”该王姓男子称,事前商家并未说明扫码后会给这么多人发送广告,目前对他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当晚,男子报警并质疑扫码后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商家推广员及当事人被辖区民警带走了解情况。 扫了一下二维码,便群发了商家设置好的广告。成都的张大姐也曾遭遇扫码后群发广告带来的尴尬。 张大姐称,因为自己是从教30多年的老师,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广告给自己的所有微信好友,觉得自己师德扫地,无颜面对自己的学生。 【调查】 “裂变式推广软件”火爆 顾客扫描就成店方“推销员” 只要扫一扫,无需其他操作,就会自动群发广告给微信好友? 记者发现,目前一款“裂变式营销”推广软件便可实现该功能,且销售火爆,被卖方冠以“最强悍的产品推广神器”的名头。 一家售卖该软件的公司推广链接显示:“做活动,扫码领礼品,如果来1个客户,每个客人有300好友,到店率30%,1×300×30%=90人。一个客户就可以给你带90人来,90人再继续扫,你说可以带多少人?”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以“有意购买”为由联系该公司进行询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称,商家在后台编辑好广告语,会自动生成二维码,顾客扫码,便可群发商家的广告给微信好友。目前,他们公司刚研发出该软件不到一个月,全国已有4000多位商家购买。 河南商报记者点击对方发来的测试链接,并用微信扫生成的二维码后发现,软件方编辑好的广告内容,马上被群发给了记者的微信好友。 另一家做“裂变软件”的商家称,这种形式的推广今年4月份才开始有,他们公司目前已卖出1万多份。文字内容+链接的广告,扫描一下可发送给1000多位好友。 而对于河南商报记者提出“顾客扫码是否会泄露其个人信息”的疑问,两家公司均表示,后台只能看到对方的微信名,其他任何信息都看不到,无法窃取其个人信息。 【说法】 商家:会提前告知 市民:发广告换小礼品不值当 7月30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购买这种“裂变式营销”推广软件的手机店老板,对方称,他们7月份才开始使用该软件,这种一人扫码给所有好友群发广告的方式,传播速度确实很快,但是能不能吸引顾客,还得看活动的力度。 “在顾客扫码之前,得告知其群发广告的内容,要不容易产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该商家称。 但在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中,有不少市民表示,这种用群发广告来换取礼品的方式有点得不偿失。 郑州市民方先生称,微信如今成了不少人的必备社交软件,群发一条与自己不相关的广告,会给朋友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曾经收到过类似群发广告的付先生表示,这类信息对他来说属于垃圾信息,如果朋友经常发,会选择屏蔽。 【律师】 若商家未提前告知客户 涉嫌侵权 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李华阳律师分析认为,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商家在未告知客户的情况下,客户扫码群发信息,侵犯了客户的相关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李华阳律师称,但若商家提前告知客户此种情况,客户是在自愿的情况下扫码群发信息,商家则不构成侵权。 虽然在商家提前告知的情况下不构成侵权,但李华阳律师提醒,市民最好不要扫陌生的二维码。 据了解,近年来,因扫二维码被骗钱的事件并不少见。此前,媒体报道武汉的汪先生为做兼职,扫描QQ群友发送的二维码后,支付宝被转走6700余元钱。 而据央视新闻报道,武汉的朱女士在扫了淘宝商家发送的二维码后,跳转到了陌生页面,支付宝内的存款被转走4万元。民警提醒,有不法人员将木马病毒植入二维码中,主要针对的是无安全防护的手机用户,市民可为手机安装安全软件,并设置为定期更新模式。另外在扫码前,也需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不要见“码”就扫。 制图/杨芳芳河南商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程亚龙文/图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