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铁佛镇大佛寺村地处通江县东南端,距离通江县城55公里,省道201线(通达路)贯穿全境,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00亩、山林120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39户3889人,其中贫困户227户825人,自2014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该村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翠冠李、青花椒、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以带动全村人民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为奋力书写大佛寺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振兴展现美丽和谐画卷。 产业发展历程 大佛寺村发展集体经济始从2014年起步,村“两委”采取以资源换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户前来,在一、二、四、五社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翠冠梨200余亩、猕猴桃400余亩和樱桃500余株。由于技术原因2016年猕猴桃和翠冠梨大面积死亡,原承包方无力经营、宣布破产,来自群众的阻力让村集体经济寸步难行。 面对这个残局,村支两委痛定思痛总结失败教训,反复论证催生发展思路。2017年4月,大佛寺村成立了“通江县大佛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支部+专合社+农户”运作模式,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加入、自愿领办,先后5批次组织党员干部、经济能人和专合社成员,前往重庆江津、广安邻水等地考察论证,了解青花椒发展前景,感受青花椒产业,通过外出参观“看”、走家串户“听”、召开代表“议”、微信群中“唠”,统筹安排,村民不再单干,集中流转土地,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尊重群众意愿选择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巩固原翠冠梨和樱桃产业的基础上,扩面种植青花椒500余亩。 联产联业+联股连心,抱团发展激活力 随着村民外出务工,不少耕地荒芜,还有一些村民宁可土地闲置,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或入股,一度时期全村近35%的耕地撂荒,大佛寺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见不着“金山银山”。 专合社坚持“集体产业由集体主导、集体产业由村民参与”,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或以土地流转金入股、以产业发展金入股,实现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对产生的集体经济收益,按贫困户40%、非贫困户30%、村集体留30%的模式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村民既可获得股金分红,又可获取入园劳动薪酬,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和“联股连心”,真正地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变成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大佛寺村实现种植青花椒500亩、翠冠梨250余亩,樱桃50余亩。2019年,专合社采摘青花椒5万余斤、翠冠梨10万余斤,销售樱桃5万余元。通过产业发展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预计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43个,贫困户就业人员人均增加经济收入4000余元。 自主决策+自主监管,紧抓机遇强动力 创业难守业难,发展壮大难上加难。2019年,大佛寺村支“两委”抢抓中央、省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政策机遇,率先组建大佛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率先开设集体经济组织对公账户,坚持扶持项目民主决策、项目实施民主监管,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发挥把关定向核心作用,领导村委会、村民代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专合社和村内党员,采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办法,把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的发展方向找准、项目规划做实,把责任划明、奖惩说明、困难说清、利益挑明,组织和发动群众按照集体经济章程,采取自主规划、自主实施、自主监管的办法,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以水厂梁产业园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新堰塘放养生态鱼用于垂钓),依托樱桃园声誉优势(每年前来采摘购买樱桃达5000人次),远景规划为品种多样化,着力打造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并建设了“大佛寺农家乐”。 大佛寺“农家乐”是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村两委的倡导下和全村人民的支持下,利用国家扶持产业发展资金和社会人士捐助资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兴办“农家乐”的目的是利用乡村特色,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休闲、娱乐、体验、旅游活动,放松身心,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体验,以提高生活质量。农业了的发展不但为推动大佛寺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打基础,还实现了产业与旅游相互拉动,整体推进,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带动人民增收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大佛寺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夯实了基础。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全面完工。完成了堰塘内坡整治和生态鱼苗放养,产业路拓宽维修,水网安装,产业园管理房等附属设施建设,从3月8日营业以来,达到预期效益目的,预计2021年可实现收益20万余元,已逐步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大佛寺村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及镇党委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市场导向、服务于民、激励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通过“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双赢”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实力增强、努力开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