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五举措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法治四川 查看内容

青白江区五举措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来源: |2018-7-23 23:57| 浏览量: 540

  青白江区五举措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立足司法行政资源整合,建立两个中心

  司法行政指挥中心,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能联通社区矫正中心、法律服务大厅、司法所(调解室、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室)等部门的指挥监控系统,对上连接省、市平台,对下与乡镇(街道)互通,实现扁平化、可视化的远程音视频指挥调度,提升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窗口入驻与智能化建设,建成集咨询、律师、援助、公证、调解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夯实司法惠民基础。

  立足“蓉欧+”战略,建好三个平台

  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等单位,探索建设功能完备、便捷高效、对企服务的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针对国际商品集散转运、保税物流仓储等特色产业,组建“物流贸易”“劳资保障”等专项法律服务组,提供涉外知识产权、商业保理、通关政策等“一站式”法律服务产品。

  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引进律师事务所入驻自贸区,组建自贸区普法讲师团,联合区工管委制定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对接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摸底高校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法律人才和沿线国家在蓉留学生情况,强化涉外法律服务队伍。

  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完善“调解随着项目走”机制,遴选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律师人才组建涉外调解顾问团,依托自贸区商事调解服务促进中心,遴选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律师人才组建涉外调解顾问团,采用“分类、分级调解”等方式,定期开展自贸区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

  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抓好三个落实

  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强法律与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互动融合的研究,探索研发集成配套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订制化“法律体检”。

  落实“调解随着项目走”机制,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加强对企业结构调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劳动社保、集资融资、房地产、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排查,把矛盾纠纷控制在项目实施前、化解在项目实施中。

  落实送法进企业活动,制定企业普法课程表,组织“七五”普法讲师团,为企业精准提供法律会诊,帮助企业规范企业治理、劳动用工、纠纷处理等问题,助推企业健康成长。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两个升级

  升级硬基础,结合青白江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规划,融入“三官一律师”试点推广工作,全面铺开打造具有青白江区特色的法治文化示范点位,推进弥牟国光社区“法律之家”、大弯广场社区法治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

  升级软实力,有机结合律师日常执业与服务保障民生,组织全区8名村级法律顾问为村支两委提供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咨询意见;推广“西南石油大学肖科”法律服务工作室品牌模式,围绕产业发展、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等热点问题,整合法学专家、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力量,为乡村振兴工作保驾护航。

  立足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两个下沉

  “多力量”下沉,配强社区法律服务队伍,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基层法律问题搜集、分析、答复和跟踪回访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基层执法力量培训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升帮教实效。

  “大数据”下沉,完善“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公调对接”机制,普及人民调解APP使用率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数据库,强化第一时间矛盾纠纷隐患的决策处置;运用新我教育学习app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线上学法机制,将视频监控系统联通至司法所,同时借助电子定位管理系统,实行电子信息化执法管理模式。

  (胥雪龙  肖姝斌)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