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公安队伍尤为如此,公安队伍的“老民警”更是公安工作的宝贵财富,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对不会忘记,在治安大队,有这样的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信念和情操,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他用忠诚和奉献书写着平凡人生的华彩篇章,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警察的风采之歌! 廉颇心未老壮志犹可酬 ——记成都市温江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刘文渊 刘文渊,男,53岁,治安大队教导员,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从警19年来,刘文渊从普通民警到派出所所长,再到治安大队教导员,环境变化,职位变化,但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对公安事业的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面对无数次艰苦复杂的任务,刘文渊始终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以满腔热血倾注工作,用赤胆忠心报效人民。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在19年的峥嵘岁月中,刘文渊始终以“我是党员,必做先锋”的标准要求自己,既要挂帅出征,又要扮演“刀锋战士”。多年来,每逢“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在“夏安”专项行动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社会面防控工作,有效消除居民院落内出租房屋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刘文渊深入社区出租房屋、住宿式小旅馆、公共娱乐场所、五小门店、治安复杂场所等开展梳理式清理摸排工作,确保“人、房、业”基础信息登记全覆盖,实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的工作目标。在开展检查的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知识宣传,他说工作要做到源头上。同时刘文渊主动请战,带头参与巡防工作,他以53岁的年龄,背起步枪,在治安盘查卡点上通宵设卡盘查。晨曦中有他犀利的目光,夕阳下有他坚定的身影。各个卡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民警看他太辛苦,叫他歇歇,他嘴上答应着,可脚步却未曾挪动一步……始终保持着一个老警应有的风姿风貌。深夜里,刘文渊紧握钢枪,严密的注视着过往车流,及时拦截盘查可疑车辆及人员,像一颗钉子一样始终坚守岗位,以多年军旅生涯铸就的挺拔身姿伫立在都市的灯火阑珊中,他为年轻民(辅)警生动诠释了“忠诚履职、不辱使命”的精神风采。 小故事大道理 教导员清瘦的面容,齐整的鬓角,略显疲惫的眉宇间难掩少时的俊朗,侃侃而谈时那明亮有神的眼睛。他的性格随和,平易近人。印象里他总是笑眯眯的,我们都称他为“故事大王”,因为他总是笑眯眯的给我们讲一讲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昨天留下的故事。最近为了宣扬十九大公安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砍柴》。 一个年轻人上山砍柴,远远看到两棵树,一颗粗一点,一颗细一点,他就想砍粗的那颗,走进一点发现,粗的是杨树,细的是红松,他觉得红松比杨树珍贵,就决定砍红松,到跟前一看,杨树挺拔笔直,红松弯弯曲曲,他觉得还是砍笔直的杨树更好。一斧子下去,他发现杨树可能空心了,决定还是砍红松的好,可是他又发现红松很硬,觉得还是砍杨树比较容易…比较来比较去,他自己都不知道砍哪棵好了。这时,一位老樵夫刚好路过,他就上前请教,老樵夫笑着问他:“小伙子,你当初为啥拧着斧头上山来啊?”一语惊醒梦中人。 青蓝相接薪火相传 每每提到刘教,一种敬意在新警小吕的心中油然而生。 小吕是今年2月8日,刚从学校分到治安大队学习工作的,他被安排到了查处中队工作。刘文渊为了让新民警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他在业务上手把手地传、帮、带。当年轻民警办完一起案子,只要有时间他总要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找优点、找不足。他的一番良苦用心,给年轻民警的快速成才增添了催化剂。民警们都说:“能在刘教领导下工作我们感到很荣幸。” 他是对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精神的最佳诠释与传承,为大队里年轻民警树立了榜样。无论是接访还是其他警务工作,他总会带着自己的笔记本,一本牛皮纸面的记事本,据说这样的本子他已经用掉几十本了,用完了就摞在家里书房的角落里,现在这高度,都堪称是“著作等身”了,简直一部鲜活生动的“老警成长史”啊!翻开本子的扉页,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一行行,一页页,平平整整地记录了从警以来的工作动态,他不需要朋友圈这样新兴的动态平台,他记这些,也不是给别人看,他是留给退休后的自己,也不枉干了这一辈子的警察! (竹茜妮) 编后: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已过“乐天知命”之年的刘文渊,用实际行动传达着何为“老民警”?“老”,有信念;“老”,有责任;“老”,有担当。他挺直腰板,担着同年轻人一样的重担,永葆着老一辈的正气和骨气,也正是保有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岁月洪流中不迷失自己,时刻保持老警的风骨和底气,让时代力量得以延续下去,让我们年轻一代有所追随,有所感悟!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