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江县法院对李某等19人冒充“健康专家”销售“特效药”诈骗案公开开庭审理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伟 文/图 2022年,巴中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7669件,审执结案件46625件,结案率97.81%,法官人均结案248件。巴中中院受理案件3368件,审执结案件3288件,结案率97.62%。 站在2023年的始点回望2022年,这一年,巴中法院在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中,踏着一个又一个浸透全体干警心血的数字,这样走过…… ●一马当先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锚定“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目标,依托“百名法官护航企业”“法治跑团”,组织110名法官深入154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326次,制发企业风险防范指南、涉企典型案例汇编手册1500份,提出法律建议96条,筑牢企业健康发展“防火墙”。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1件,对涉“贵州茅台”“稻花香米”等“傍名牌”侵权行为予以严惩,对“千页豆腐”碰瓷式维权不予支持,既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又尊重社会常情常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及时出清”功能,建立破产管理人公开选任、监管机制,审结破产案件45件,对光雾山米业、川旅世纪外滩等企业适用预重整,让有价值的危困企业获得重整救济。 建立驻村法官工作室、诉讼服务站、巡回审判点96个,用一枚国徽、一张桌子、一把法槌巡回开庭235次,妥善调处乡村家事、邻里、土地承包等案件3935件,构建无讼村(社区)30个,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通江县法院沙溪法庭建成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生动还原革命法庭法治实践画面,在法庭院坝以手绘“黑板报”、漫画等方式讲述典型案例,吸引3000余名干部群众参观见学,接受法治熏陶,成为热门“法治打卡地”,获省高院点赞。 同时,加强司法协作联动,健全“三长+法官工作室”工作机制,开展文旅新区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试点,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绘就“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绝美风景。 ●一以贯之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中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一审审结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8件88人,南江县法院对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的全省首例“套路贷”涉黑案一审宣判,彰显法治之下不容黑恶。 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3件25人,判处原任县处级以上职务4人,追缴违法所得3535万元,判处罚金479万元,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不义之财无处藏匿。 依法审结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高发易发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628件604人,维护群众出行安全。审结使用“地沟油”、销售“毒馒头”、贩卖“病猪肉”等违法犯罪案件38件,守护群众餐桌安全。审结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金融犯罪案件12件,保障群众投资安全。 推进“断卡”行动,判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案件100件230人,审结叶某某等人“帮信”案、熊某某等人偷渡缅甸“捞金”案、男扮女网恋“杀猪盘”诈骗案,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李某等人冒充“健康专家”销售“特效药”诈骗案入选全省养老诈骗十大典型案例,在央视《今日说法》播出后引发全网热议。 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判处缓刑891人,免予刑事处罚3人,依法减刑假释385人。“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通过“圆桌审判”模式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7件36人,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帮助未成年人弥合创伤、回归社会。 ●一叶关情 满足人民高品质司法需求 设立诉讼辅导岗12个,引入88个调解组织、342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分层次、多途径、低成本的“菜单式”纠纷解决方案,让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解决在诉前。 建成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引入邮政、银行等第三方入驻,在全省法院率先构建“递进式”送达模式,推出法律文书“闪送服务”,电子送达适用率达到90%以上。推出“胜诉即退费”服务,设立银行退费办理专窗,通过“法银直联”实现诉讼退费“秒速到账”,让“退费难”成为历史。 践行“为群众办实事”十项承诺,高效审结涉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案件936件,实行“一盘一策一专班”。巴中市巴州区法院审结的演艺公司丢失婚姻影像资料,客户获精神损害赔偿案,入选全国法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以“法院+妇联”“法理+情理”模式,调处婚姻纠纷4683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份,4件案例入选巴中市第三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为困难群众减免缓诉讼费290余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61.75万元,司法温度可触可感。 建立全国首家人民法庭执行指挥中心,创新“执行110+24小时警务”快速核查处置模式,经验做法被最高法推广。紧盯“执行到位”,集中开展“猎狐”行动,共执结各类案件21227件,执行到位金额30.29亿元,全市法院执行质效跃升全省第一方阵。严格打击逃避、抗拒执行行为,纳入“失信黑名单”2931人次,限制高消费21032人次,22名拒执“老赖”被判处刑罚。 ●独树一帜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行稳致远 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建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网格员”多方共治模式,吸纳两委干部、五老乡贤等300余人参与,源头排查化解纠纷2019件,向辖区党政机关发出纠纷预警通报36次。根据辖区纠纷特点,设立平昌大寨巡回法庭,推出“调解组织—综治中心—巡回法庭”三级分层递进调解,以法治“善为”促进基层“善治”。 推动召开全市诉源治理工作现场会,出台诉源治理21条举措,打造“晓红工作室”“古镇天平调解室”等特色解纷品牌14个,与工商联、总工会等23家单位开展诉调对接,大量矛盾纠纷在诉讼前端得到妥善化解,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32%,出现近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诉源治理工作经验得到省高院院长王树江批示肯定。 主动参与南池市场拆除、东门大桥道路扩建等民生工程建设领域纠纷化解,妥善审结涉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案件,针对物业纠纷频发问题,坚持“穷尽调解、示范审理”,设置纠纷调处前置程序,物业纠纷同比下降27.56%,促进人居环境“面子”“里子”一体改善。 积极助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立社区法官工作室,开展“高空抛物”“养老诈骗”等以案说法,以法治涵养城市文明新风尚。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53次,让美丽巴城更具魅力。 ●不拘一格 推进审判体系审判能力现代化 全面铺开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组建简案团队23个、繁案团队19个,推动办案模式由个人向团队转变,简易程序适用率86.1%。 创新审判模式,通过“门诊式+要素式”审结借贷、劳务等9类多发易发纠纷19188件,通过“集中排期+示范庭审”审结群体性、关联性案件2338件,实现案件办理提速增效。 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巴中中院提级管辖2起案情复杂、涉诉主体众多的合同纠纷案件,47件案件下沉基层法院管辖,实现审判资源、案件结构科学匹配,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完善院庭长权力责任清单,突出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院庭长办理案件20034件,实质化监管“四类案件”2779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实现全市“24小时自助法院”全覆盖,提供全天候、“不打烊”诉讼服务。远程庭审、在线调解、庭审直播、“云上法庭”等广泛运用,网上立案9599件,在线审理案件3456件,庭审直播3072件,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参与诉讼。 在全省法院率先启动“无纸化”办案和归档方式改革,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基本实现从立案、审理、结案、归档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卷宗随办案进程同步网上流转,类案关联案件同步智能推送,不断优化群众参与诉讼的体验感。 ●焕然一新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展“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党组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开展重点督导,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模范机关创建,培育“党徽耀天平”等党建品牌,红色微党课竞赛、“我心中的好法官”评选、党建“书记项目”亮点纷呈。巴中市恩阳区法院《川陕苏区法制文化建设及其当代社会治理价值研究》获全省红色法治文化论坛征文一等奖,献礼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推进“青蓝工程”,推出“选、育、管、用”10项措施,常态化举办“青葵书社”“法官论坛”,225名青年干警赴审判执行一线墩苗历练,在“民呼我应”中锤炼过硬本领。 调整全市基层法院班子成员34人,副院长异地交流比例80%以上,一批“85后”“90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疫情防控攻坚中,400余名法院干警向“疫”而行,让党徽和法徽在抗疫前线闪耀荣光。 栉风沐雨志弥坚,铁肩担道路犹长。巴中法院将扛牢审判职责和时代使命,忠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中、法治巴中。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