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方面铆足干劲、下足功夫,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书写了一篇篇靓丽华章。 优化布局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通江县致力于城市形象改造提升。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坚持“城市西进”战略,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疏解老城、做靓新区”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引绿入城、建园补城”行动,加快提升老城区宜居环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在高明新区落地落实,奋力谱写“城市西进”高明新篇章。 十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积极推动生态湿地建设,建设完成重大城市绿地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高明湖城市湿地公园。公园位于高明新区核心区,紧邻巴万高速公路高明连接道,总面积580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绿地面积280亩,总投资2.2亿元。 十年来,通江县牢牢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利契机,全县划分为7大片区,积极重塑县域经济新版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动能,奏响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恢弘乐章。截至目前,通江县已完成沙溪红色旅游片区、涪阳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片区等4大片区的初步成果,洪口山地生态养殖业发展片区等3个片区规划编制正有序推进。 要素保障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通江县紧紧围绕“保红线、保增长”的用地政策,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永久基本农田82.85万亩,立案查处违法占地案件1572宗,拆除违法占地78宗。 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耕地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采取有力措施,做到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年度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上优先保重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通江县先后上报33个批次和17个单选项目用地,报征土地21560.6亩,其中农用地18865.24亩,有力确保了巴万高速、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省道204线、湾潭河水库等重大交通、水利和民生项目用地,用地保障率100%。十年来,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把产业政策关,严格建设用地报批审查及批后报备,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有力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临时用地。 聚力民生 全力保障合法权益 十年来,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优质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立足窗口建设,夯实基础业务,打造完成“不动产登记最短路线图”,设置不动产登记、税务、房产“一窗受理”平台,建立一次取号、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次认证、一次办结的部门联动机制,群众申请不动产登记只进一扇门、只提交一套资料。压缩登记时限,将登记时限由法定的最长30个工作日压缩为所有登记事项均不得超过0.5个工作日。 十年来,该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楼盘,自2021年开展“三小两房一证”起,共排查城区46个遗留问题“登记难”楼盘,涉及16111户。截至目前,共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楼盘41个,具备办证条件15034户,具备办证率为93.3%,办理《不动产权证书》124986本、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15995本。 项目支撑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间,一幢幢独具特色的川东北民居错落有致,分外亮眼。走进通江县民胜镇弯柏树村水山堡聚居点村民张道和的家中,室内装修现代,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依托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民胜镇弯柏树村共建4个聚居点,共拆除78套旧房,29户村民从原来的单家独户搬进了小别墅,复垦土地60.36亩。 “十二五”以来,通江县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实施项目,抓住重大机遇,助推了脱贫攻坚,全县共规划实施了118个增减挂钩项目,涉及撤乡并镇前的46个乡镇455个村。截至目前,建设农民集中安置点838个,建新房屋7422套,安置农户25017人。(陈俊吉 唐燕)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