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30日,巴中市通江法院在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中的首个“驻村法官工作室”在沙溪镇大梁城村成立,通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伯梅,通江县沙溪镇镇长景成宪共同为“驻村法官工作室”揭牌。 去年以来,通江法院将以民需为导向,放大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功能效应,在致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小法庭”,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化解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延伸司法职能,“服务下乡”代替“排队挂号” 3月25日,通江法院召开院长办公会,专题部署了“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随后出台了《组建“易芳进心理调解室”团队实施方案》《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实施方案》,在沙溪镇大梁城村率先成立了“驻村法官工作室”。 驻村法官工作室按照“驻村法官+网格(综治)员”模式配备,整合村社干部、网格(综治)员、法律工作者等解纷力量,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网格、进农户,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 该村支部书记在启动仪式上说道:“这是我们大梁城村全体村民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标标志着我们村民跑腿打官司的状况成为了历史,全村3000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经济、民事等纠纷”。 巡回审判进村,“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 在“驻村法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前,通江法院沙溪法庭还在沙溪镇大梁城村巡回审理了熊某明诉熊某甲、熊某乙、熊某菊“赡养纠纷”一案,网格员和村民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旁听。 通江县沙溪镇大梁城村87岁村民熊某明生育有3个子女,均成家立业已久。长子熊某甲与次子熊某乙、熊某菊因家庭矛盾相处不睦,双方积怨颇深。2016年,熊某明妻子去世后,熊某明多随次子熊某乙生活,有时也由熊某菊照管,长子熊某甲未尽赡养义务。关于熊某明的赡养问题,三子女未能协调一致。原告熊某民遂向法院起诉三子女,要求按照每人每月420元标准支付赡养费用。 随后在通江法院的组织下,沙溪镇政府、沙溪派出所等多元解纷力量共同推动,该案得到成功调解。 “他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这种行为不对,要不然也不会来法院告他,今天这种方式教育了大家。”在场一村民感慨。 开展联合普法,“单打独斗”变为“多元共治” 在“法官工作室”挂牌的当日,通江法院系统分析该村高发、多发案件,针对山陡路窄、老年人多等实际情况,与县交警大队、派出所开展联合普法,构建“诉源治理前端预防”新模式。 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光永详细介绍了摩托车违规载客、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购买交强险等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沙溪派出所民警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揭露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并对森林防火开展了法治宣传。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张伟)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