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巴州区玉堂街道办积极谋划、提前行动,开始了新一轮的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3月17日,巴州区玉堂街道干部与玉堂村群众一道在该村原来的撂荒土地上铲草犁地、覆膜施肥,把原有的撂荒土地全部“盘活起来”。一时间,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复种景象,“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近年来,玉堂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辖区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大力实施“盘活、复种、增收”计划,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辖区乡村大力支持,截止目前,玉堂街道辖区各村已盘活撂荒地690余亩,切实提高了辖区耕地利用率,助力乡村振兴。
高度重视,积极盘活“撂荒地”。今年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5次,集中研究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党工委书记张忠书牵头、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孙敏亲自主抓,党工委干部提前谋划根据“撂荒地”实际情况,聘请挖掘机、播种机等设备并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一道现场勘察,提出复耕复种具体方案,在短时间内清理出玉堂村杂草、杂树成片、无人管理的撂荒地边坡地120亩,改造成了可耕种的良田。
主动作为,及时复种“致富田”。在玉堂党工委的指导下,各村居抢抓春耕时机,提前行动,把撂荒地复耕复种抓实抓好,由于复耕难度较大,党工委主动召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村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改造后的“撂荒地”增收事宜。街道、村居干部群众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耕地现场,指导种植大豆及玉米套种技术,今年,预计各村计划种植大豆及玉米690亩,将实现产值96万余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把“撂荒地”变成“致富田”。(魏娴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