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风险普查关键在质量,核心在运用。今年来,巴中市通江县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积极探索在乡镇推行防灾“一张图”,决策“一站化”,推动试点成果早运用。 绘好防灾“一张图”,实现成果早利用 通江县杨柏镇离县城21公里,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社区三分之一是山洪危险区,155座水库、73处地灾滑坡点、486处农村危房,样样都是镇村干部的“定时炸弹”,防灾压力巨大。 夏季防汛,冬季防火,基层可谓是“拌干了嘴皮、跑断了腿”,没有隐患底数、救援信息,多半是“瞎子摸像”,脚痛抠脚,手痛抠手,前些年“4.17”森林火灾救援实例就是经验和教训。 杨柏镇立足打早灭小,除建好镇应急中队外,还村村组建了应急分队,分灾种配备救援装备,通过一年一度的以演代练,基本实现镇内10分钟响应。同时村上还多上了“流动大喇叭”,平时搞防灾宣传,灾时忙预警,成为了农村防灾的“大忙人”。 杨柏镇把风险普查数据绘成“一张图”,将地灾点、山洪灾害点、森林防火区、两高一低场所、救援物资、应急队伍、救援电话详细标注,救援救灾信息一目了然。同时提出了乡镇防灾“六项清单”,即有1支应急力量、1份防灾手册、1批救援装备、1个宣传阵地,1张防灾地图、1场综合演练,部门物资集中整合“多样化”,镇企联建应急队伍“多面手”,村居阵地避难、宣传、应急“多功能”,村村有队伍,在今年的重大洪灾中大显身手。 “过去材料一大撂,不如一张图和一份手册管用,今年我们能应对好几次洪灾,风险普查真帮了大忙!”杨柏镇张静镇长一脸喜出望外地说。 探索决策“一站化”,大灾应对不抓瞎 通江县在历年特大洪灾应对中查不足,在风险普查找短板,通江县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跟记者介绍道:“以前我们不知道哪里会发生灾害,受灾情况怎么样?怎样快速有效的展开救援?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 针对灾情搜集难、预警到位难、风险监测难、资源统筹难、调度决策等五大难题,通江县提出了“整合资源、集中调度、创新手段、补齐短板”的思路,整合碎片化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监测数据,借助国内顶尖灾害预警机构——成都高新减灾所多灾种预警成果,通过掌握实时的风险普查数据,“图表化”呈现队伍、装备、基础信息。 应急、水利、自然、气象部门在一、二级响应后集中办公,“一站化”开展预报预警和会商决策;将现有应急视频系统升级,增加4G图传等科技设备,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实现“点对点”调度,通过转化多灾种预警和应急预案数据化等多项科技成果,搭建起了全县重大自然灾害综合决策平台雏形。 “通过利用自然灾害综合决策平台,可以全面对多源、多灾种的风险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分析。”通江县应急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告诉大家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还可以告诉大家这样的天气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哪些地方致灾的风险大。” 若当前发生灾害,即可对当前灾害点进行快速应对,包括灾害发生周边人群密集点、可能会引发的次生灾害事件预警,以及灾害发生时的受灾区域面积、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并支持逃生和救援路线信息进行查看,以通信方式通知到对应负责人。 普查数据“早应用”,经济财产少损失 怎么更好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利用,如何解决部门数据及时共享共用,重大灾害如何实现科学决策与群防群治?暴雨来临前,如何精准预判、科学减少损失? 8月8日凌晨1:00至2:00,通江县陈河乡遭受暴雨袭击,致使陈河街道河段水位猛涨,半小时内洪水漫过陈河街道路面达80厘米。 “暴雨袭击前,我们通过风险普查数据,利用自然灾害综合决策平台提前预警、提前部署,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能提前疏散,减少了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通江县应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在“8.30”多次特大洪灾中,通江县成功预警了永安镇学堂湾村等3次地灾滑坡灾害,提前转移城区低洼地带受灾群众近1.2万人,减少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确保了重大灾害无人员伤亡。 通江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些普查数据将助力我们精准研判,更加精准掌握全县土地上的‘风云变幻’。” 据悉,通江县已完成了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决策平台可研分析,该平台将实现数据共享、灾情预警、应急指挥、决策分析“一站化”。数字化预化管理、5G信息感知、人工智能决策等手段将成为智慧防灾工作的新亮点,也将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的新典范。(张薇 何卓)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