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2020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考评结果的通报》,巴中市获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工作考评先进单位,并在先进单位中序列中排名第二,这是巴中市连续第四年获得此项殊荣。
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解决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缺失、救援基层基础薄弱、体制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在示范创建上“见真招”,特色亮点精彩纷呈。创建“国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示范市”。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部门帮扶、专家指导、乡镇主建、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在安全监管上“出实招”,安全形势更加稳定。紧扣“清单+双控平台、清单+督导检查、清单+应急管理”“1+3”模式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在9个行业领域1000多家企业实行了清单制管理。深入推进“两大体系”建设,对全市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实时监控,1000余家行业录入双控平台并动态监管;在风险防控上“下重拳”,专项行动硕果累累。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检查组80个督导检查735次,排查隐患4376项。引导关闭4家煤矿,督促1座尾矿库闭库,封堵违法采煤探矿企业16个井硐。精准治理成品油市场乱象,出动418人次,转移油品83.87吨;在森林防火上“谋实策”,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先后27次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和研究部署,成立森林防灭火专项整 治工作领导小组及“10+1”专项工作组,印发了10个专项实施方案。实行分级责任包干制度,先后发“点球”通报问题19次,对5个责任单位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作出扣分处理,约谈11人;在应急治理上“下功夫”,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巴中市应急指挥与处置管理办法》,设立现场和后方“双指挥部”,建立灾情“6部门必到”和现场处置“3个区域划分”等机制,重构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流程和秩序。建立20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中队和100个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站(点);出台《关于培育专业和社会应急力量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意见》,规范建设104支专业救援骨干力量、2支社会救援辅助力量;按“1乡镇(街道)1队伍”的标准,组建了139支乡镇(街道)救援先期力量;在防灾减灾上“求实效”,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清理核实防汛重点安全隐患点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096处,整改落实防汛安全隐患点1158处、落实监测措施21处;落实基层灾情信息员1340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的5个基准站、12个基本站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实现地震秒级预警。建成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与汉中市、达州市、广元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应急区域协同机制;新编修各类预案268件,形成“1综合+1办法+19专项+N部门”的预案矩阵;开展420余场次近万5万余人次的应急演练。成功应对“6.17”“7.21”洪灾等7次自然灾害。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巴中市已连续4年荣获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5年荣获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宣传“五进”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推广,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在首届中国国际安全发展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执法中队建设被应急管理部在G20二十个国家执法专题会议上作经验推广,编制的《乡村振兴安全保障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填补了国内乡村安全地方标准空白,通江县诺水河镇、南江县光雾山镇成功创建大陆首个乡村振兴国际安全社区。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同比“三下降”,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保持69个月“零发生”。(扈晓)
|